客户服务热线:0724-2358381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医用、医药类 > 石膏炮制及临床功用分析

石膏炮制及临床功用分析

来源:磊鑫石膏 发布时间:2016-02-03 08:54:07 点击次数:6856次

提要 总结石膏历代的炮制方法;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石膏炮制作用的认识。阐明历代炮制石膏的方法有10余种,尤以煅制法应用广泛;对炮制作用的认识,古今并不一致。

关键词 石膏; 炮制法; 炮制作用
分类号:R282.76.02   文献标识码:B     文章编号:1008-0805(2000)06-0568-01

    石膏是常用中药,有“降火之神剂,泻热之圣药”之称1。其药用历史悠久。前人在长期的药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,但却零散地收载于历代医药文献中,不便于现代药用时借鉴,而且目前对石膏药效成分与药理机制尚无确切认识。研究古代炮制经验,有助于认清石膏药理作用机制,便于石膏现代应用。

1 石膏历代炮制方法

    汉代药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收载石膏,并记述了其产地、采集时间2。两晋时期,石膏的炮制要求是“捣碎”34“捣末”34。南北朝时期,《雷公炮炙论》记述了生甘草水飞制粉的炮制工艺,曰:“凡使之,先于石臼中捣成粉,以夹物罗过,生甘草水飞过了,水尽令干,重研用之。”5唐代,《银海精微》中有“炒”制方法6,而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中则有“黄泥封固,煅过”的炮制要求。宋元时期,石膏炮制法有新发展。在净制方面,有“洗”的要求78;在制粉方面,有“水飞,令极细”78的要求;煅制要求也更具体,如《和剂局方》之“煅烂,研”7,《御药院方》之“烧通红,放冷”8,《丹溪心法》之“火煅红,出火毒”等。宋代创新的炮制方法有“火煅,醋淬七遍”7,以及“煨”制9。明代制粉方法和煅制方法又有新的改进,如《奇效良方》中的制粉方法改进为:“碾,用腊八水或雪水浸三日”《鲁府禁方》中的煅制方法改进为:“煅,江水浸一宿”10。明代有“石膏煅红为末,蜂蜜水凋服”治疗“肺热久咳不愈”的用法,所以《本草纲目》中收载的“糖拌炒”法11,可能是在此类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法。此外,《奇效良方》中“用纸裹,炮令透,为末”的制法,《明方类证医书大全》中“水煮三十沸”的制法12,《本草纲目》中“火煅,淡酒淬过”的制法11,都是创新的炮制方法。清代炮制石膏的方法与明代比较未有大的变化。现代,石膏的药用品种为生石膏和煅石膏。生石膏的制法是洗净后敲碎,煅石膏的制法是:取净石膏决置坩埚中于炉火上煅至酥松,放冷研碎1314

2 石膏炮制作用

    石膏的炮制作用,在明代医籍中已有明确论述,《景岳全书》认为“欲其缓者,煅用;欲其速者,生用”15。《本草纲目》的记载是:“近人因其寒,火煅过用,或糖拌炒过,则不妨脾胃。”11在《长沙药性解》中有“虚热煅用”的理论,而《本经逢原》中则提出“清胃热煅用,治中热生用”的理论16,说明煅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于不同证型的热证。但也有认为不宜煅用者,如《本草新编》中指出:“石膏味辛、甘,气大寒……生用为佳,火煅不灵”1。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指出石膏煅制则“宣散之性变为收敛”,并指出煅石膏性同石灰,不可内服。现代认为石膏生熟异治。生用内服专于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;煅熟外用则专于收敛生肌13。石膏煅制的目的在于改变药性,产生新的治疗作用13。可见古今对石膏的煅制作用认识并不一致。

3 小结

    综上,历代炮制石膏所用辅料有生甘草、醋、酒、糖等,炮制工艺有水飞、煅(淬)、炒、煨、炮、煮等,具体炮制方法有10余种,尤以煅制法应用广泛。现代仅沿用煅制方法,且未沿用历史上应用过的辅料。关于炮制作用的认识,古今并不一致,古代认为炮制作用主要是缓和药性而不是改变药性,而现代却认为炮制作用在于产生新药效。
    由于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,水溶性小,因此煎煮时间对主要成分的溶出率影响不大,但石膏中尚含有Fe2Mn2 等微量成分14,且经煅制等炮制处理,石膏性状及成分(包括主要成分和微量成分)会发生改变。在古代所用的炮制辅料中,甘草(含甘草酸、甘草次酸)、醋(CH3COOH)、酒(CH3CH2OH)的化学成分对石膏中Ca2,Fe2,Mn2等的活性和药理作用可能产生影响,所以对石膏的历代制法,我们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,以便认清炮制(特别是温度、辅料等因素)对石膏药效的影响,为石膏临床药用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。

路红(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 256100)
孟凡余(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 256100)
李伟(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 256100)

参考文献:

[1] 清.陈士铎.本草新编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,1996∶313
[2] 魏.吴 普.神农本草经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出版,1955∶60
[3] 晋.刘涓子.刘涓子鬼遗方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8∶25
[4] 晋.葛 洪.补辑肘后方[M].合肥: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3∶87,141
[5] 南北朝.雷 .雷公炮炙论(辑佚本)[M].上海: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,1987∶53
[6] 唐.孙思邈.银海精微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56∶45
[7] 宋.陈 承.太平惠民和剂局方[M].沈阳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7∶10,17,120
[8] 元.许国桢.御药院方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2∶2,28,154
[9] 宋.陈自明.校注妇人良方[M].北京:科技卫生出版社,1959∶99
[10] 明.龚廷贤.鲁府禁方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2∶18
[11] 明.李时珍.本草纲目,核点本,上册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1∶544
[12] 明.熊宗立.明方类证医书大全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8∶103
[13] 吕文海.中药炮制学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2∶295
[14] 江苏新医学院.中药大辞典,上册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3∶592
[15] 明.张景岳.景岳全书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4∶959
[16] 清.张 璐.本经逢原[M].上海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6∶13

收稿日期:1999-12-13; 修订日期:2000-02-02

 

 


收缩
  •  

    QQ咨询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724-2358381